牧羊人
Bergers,Shepherds
导演:苏菲·德拉斯佩
主演:费利克斯·安托万·杜瓦尔,让-克洛德·鲍德拉科,吕克·帕伦,帕特里斯·德吉勒姆,尤尼斯·布西夫,亚明·迪布,米歇尔·塔博,让-菲利普・文森特,勒内·穆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4
简介:马蒂亚斯是一位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他离开蒙特利尔的广告行业,前往法国南部成为了一名牧羊人。然而,通往他向往的田园宁静之路却充满艰辛。伊莉丝是一位毅然辞职的公务员,她的来访为马蒂亚斯的探索之旅带来了新的方向。两人携手踏上迁徙之旅,在山区的挑战和对羊群的照料中,共同开创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详细 >
画面很漂亮,故事稍平。很多地方感觉需要观众自己细细琢磨。
#15thBJIFF2025 ⑤ 主竞赛映后柔美的画面,阿尔卑斯山风光大赏。看到了萨特“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的影子,电影给人一种原著小说会很好看的感觉,本身表现力没有那么强。
非常喜欢。第一家农场是粗粝的父权社会,粗暴、实用主义、残酷;第二次终于来到误以为是伊甸园的地方,可是仍然无法赤手空拳地抵抗自然的摧残。结尾说两人要继续寻找,而不是返回人类社会,很好。
BJIFF的第二部,居然碰上了导演和男主参与的首映活动。剧情很简单,无非是换个世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阿尔卑斯山很美,我也想有个农场,有一群羊和马。中间有一个场景就是羊群穿越在小镇里穿梭去到山区,成群的羊就在公路上走着,乡村和城市之间相融相汇,这让我不禁想到李娟在冬牧场里描述的转场,在中国古朴的游牧和现代化的城市之间永远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游牧民族只能选择非此即彼的生活,而这在法国南部好像不会存在,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差别?
找到我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即使四肢着地也很美!从广告宣传标语似的口号,带着对牧羊生活的诗意想象以及找到一些现实感的渴望,到切身投入到兼具肮脏、暴力、愤怒、悲哀的牧羊实践中,马蒂亚斯幻想、迷惘、受挫……牧羊带来的并非安稳平静的田园生活,它事关流动“转场”、生死存亡、权力压迫、传统消亡……但最终一句“继续牧羊生活”,我们释然,马蒂亚斯找到了世界中得以安放自我的角落,相比都市与乡野的对立碰撞,电影温柔地指向更广阔的选择,而当个牧羊人,成为自然循环中的一个环节(阳光泥土—青草—羊群—牧羊人),不过是马蒂亚斯给自己的答案。(导演和男主来现场进行了Q&A,两人都很可爱很真诚啊)
还行吧没有特别戳
将你的心重新交给自然,但不是复归,而是犬儒的自我消融。
该电影以法国的牧羊生活为舞台,以阿尔卑斯山脉为画布,而男主、女主和羊群则成为这广阔无垠画布上的流动笔迹,给观众一种“呼吸感”。
法国版《我的阿勒泰》
主演就坐在我们旁边!在城市中遐想的自由和诗意会是真实存在的吗?
诠释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依存,同时也为现代社会中迷失和焦虑提供思考方向:追求物质莫丢灵魂。当现代都市人将“逃离”挂在嘴边,将“诗和远方”视为一种精神图腾时,牧羊人给出了一个更诚实的答案:真正的“远方”并非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而是一面镜子,照见人类如何在自然的秩序中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3.5。城市小资产阶级一厢情愿向(自己想象中的自由的)自然奔逃,经历挫折后继续向前直到遇到更大挫折。只能说相当易于代入了(当今部分小市民的通病)。风景很美,不过片中似乎特别喜欢用人物背对镜头&面前是山的壮美景色的构图。结尾仓促了些,显得有些头重脚轻。
2025北影节第六部,最后一部,耀莱成龙影城(五棵松店)很舒服,就是简单平淡了些。风景真美,有几处真像新疆草原,赶羊的画面好像也在新疆见过。
BJIFF很有意思很舒服的电影!
所以我在看什么?职场日记吗?
继into the wild和西伯利亚丛林中之后,对于现代人回归自然讲得更好的故事,甚至是目前看到最好的程度,很写实也很美,还有让人无法忽视的大自然的残酷。
果然是女导演拍的,一些镜头看起来很舒适,调转了某些传统的影像权力结构。一些人物的动机和性格变化契机可能需要进一步细化吧,稍微有些不成熟。
#BJIFF 我要被阿尔卑斯山吸进去了。翻了给锡尔斯玛丽亚也评了五星,这一挂的片子就是符合我审美。
如果不是最后死掉的羊,我只能给一星
尽管现实仍然存在,但有山,有羊,有人,我仍愿意抛下一切,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