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注度不是很高的电影,甚至我朋友看了说不知所云。
可是我觉得不错。
一个看似简单的超市抢劫,确实那么多的不简单在背后支撑着。
爱情、性骚扰、赌博欠债、同性恋······一环一环,一件一件,把结局推向悲剧。
该受惩罚的,却没有收到惩罚,善良的人,却死于非命。
开头的短片集中火力的剪裁让整部片子的故事显得有节奏而且有力量,个人认为在超市的那一段重复的多了点,但是整部片子还是很赞的。
尤其是当人物之间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在整个故事变得明朗之后,心情也变得更加沉重和复杂。
很多人不喜欢那个结局“如果”,觉得是败笔,但是我看到“如果”的时候,觉得宁肯相信那个才是故事应该发展的方向。
当然,“如果”也只是如果,电影里可以有如果可是现实生活中不会有。
又见群戏。
多线索,多人物,然后在一个固定场景爆发冲突的戏剧结构,说实话,这两年大陆拍了不少了,不过是喜剧片居多,只求一乐,拍烂了。
像本片这样好好讲完故事的,人物关系比较完整的,实属不易,从中也能看出导演的功力。
因为剧情需要,世界被缩小了,时间的逻辑性和空间的逻辑性有时无法同时满足,当然,这也是这类影片的通病了。
另外,导演大概怕观众看不懂,所以衔接的地方有很多镜头重复,有些画蛇添足了,大概是第一次拍这种结构的电影有些不自信吧。
饶是如此,影片也只得80分钟,从好的方面讲,是剪辑的非常紧凑,从差的方面讲,剧本还可以再加码。
讲上海话的仔很莫名,一鸡冻就讲上海话,搞笑的效果是有了,就是不知这个安排有什么用意。
结局的短信有点宿命论的意思,还特意搞了个“如果”出来,恩,一念之差啊。
歌里唱到“Nothing Never Change”,几个执念的人死的死抓的抓,那个change的人却没事,杯具啊。
同样的便利店故事,看时总想起《夜店》。
我觉得比夜店成熟,多线叙事这一点及格了,但镜头重叠还是稍多,如果相同镜头有效合并,无缝对接能更好。
第一次看时经验于最后的“如果”。
第二次看时觉得这个叙事结构已经够吸引我。
那个"如果"倒是败笔,观众都是明眼人,没必要无所谓的说教。
就像郭德纲说的很对,该干嘛就干嘛的,相声或者电影,好看好听就可以。
江若琳真让人心疼,这样一部戏,足够让人喜欢她。
——20130113
恩,第一感觉是低俗小说,然后醒悟,是两杆大烟枪。
多条线索。
、小学老师是怎么说的,写散文是最难的,要型散神不散。
而这次呢,彭哥神散了,型散的也很过分。。
最后的结局没有收的有力干净,有些邋遢。
不过能看到彭哥尝试新的风格还是挺开心的。
3星
文/帮主胡子我很喜欢这个看似很仿照美国悬疑片的封面上的宣传语:谁是真凶?
谁是帮凶?
就像我经常面对A片发出的感叹一样:谁是男主角?
谁是男配角?
首先我必须非常坚硬的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一部绝佳的香港电影,甚至可以归类为我看过的2009年最有诚意最佳电影。
《关人7事》在我大脑里几乎没有任何印象,甚至当我看到还是因为我做好看鬼片的准备看的。
可是就这么一部冷门片却能够带给人异常的欣喜。
影片的开头其中一个女主角说了一句话:“我是个教徒。
”我想导演肯定也是一名教徒。
影片从头到尾充斥着宿命论,因果循环表露无疑。
影片的所有故事是通过一个LES里的一方喜欢上一个男人开始的。
对于同性恋的片子我从来不好说什么,就像很多善良的人们对经常在家打飞机的人也不知道该骂他流氓还是该说他这样对身体不好。
就像影片名称管你什么事儿?
影片的每一步都很真实,每一个本会成为凶手的人其实都是非常普通的人,甚至还不如普通人,赌徒,烂仔,无业游民。
他们却都犯了足以毁掉自己人生的事情。
每个人在以为自己在做一件自己为真凶的小坏事儿的时候,殊不知可能已经做了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的帮凶。
小情侣之间拌拌嘴能掀起多大的祸害呢?
能有多大的仇呢?
人家跟你说这事儿就是发泄一下,给嘴过个年,您倒好,当真了,把对方的对象说的一无是处,死去活来。
同事抱怨了几句上司要让自己加班的事儿,您顺嘴开始就说着一些上司的八卦,“让咱们加班,人家拿着高工资谁知道到哪儿养小蜜呢。
”邻居唠叨几句家里房产的事儿,您又不行了,您的爱帮助世人的事儿逼毛病又出来了,跟邻居说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说不清现在可都是儿子等着房呢。
”影片的结尾导演出现了很大的两个字:“如果……”影片中每个人做的小事儿没有身边人的怂恿,没有听从别人的闲话,后来的结局全部都扭转了,嘴巴碎并不算交际能力,更不要以为那会让别人感觉你是真正的帮他。
A的父母因为听从邻居的闲言碎语与A闹得不好,A于是将工作交给下属去做,自己跑去泡吧。
B因为要加班而无法和女朋友C的约会必须推迟改天,C听了朋友的话,觉得B的确对自己不好,一个人去了酒吧。
A认识了C,俩人上了床,C和B分手,A和家里人闹翻不在家里去住。
而他们现在都在和朋友一起,说着自己的倒霉遭遇。
如果……有时候,你可以不去当上面故事里的那个“朋友”。
文章出处:www.huzibeer.cn
一个女人放低自己向一个男人索取金钱往往不是为自身而是为另一个男人。
人在情势所迫下冲动的说上海话也好过冲动的去犯法。
有些事情就是那么巧合,注定一般。
说因果?
因的源头在哪?
因为柏豪没有信守不再赌的承诺?
甚至因为奶奶起名字时候词穷致使后来被误解成的偏颇?
以及,LES只是爱的一种形态,没有那么神圣。
片尾——“如果”,这个词等于“于事无补”。
说实话,这部电影是在非常无聊的情况下看的。
皆因PPS旁边有粵一字。
关人七事,其实很接近粤语的一句粗口,意思是説 跟其他人沒关系!
对的,我们都认为自己的选择跟其他人没有关系。
就如剧中的LES 融融为例,她没有勇气跟前女友分手,她的新女友也没有承担幫她站出來赶走那恶霸前女友。
LES找了一个男人做她的替死鬼。
剧尾她説:都是男人的错。
殊不知,被捅的是她的掩护男友,捅人的是她恶霸EX,而踏两条船的人是她。
以前我说过,我很喜欢看缘分的电影。
因为自己相信缘分,那种冥冥中注定似有幻无的东西非常吸引我。
这部也算一部缘分电影吧,可惜是孽缘。
孽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悲剧及不公。
悲剧是好人都死了。
阿铃算是很传统的女孩子。
她不在意男朋友没有钱,即使男友深陷赌瘾也尽力幫她,即使要她出卖肉体。
以“宁愿在宝马哭”为标志,大部分年轻人都把金钱放在爱情的前面。
而类似阿铃这样为爱可以牺牲的人真的越来越少。
可惜,这时一个孽缘的世界。
好人最后被车撞死!
孽缘是也!
撞死人者,警察的弟弟是也。
警察哥哥对弟弟説的:你迟早进监牢。
被证明是事实。
孽之二!
孽缘之所以讨人厌就是始作俑者,也就是坏人不用死,而且活得好好的。
这就是不公。
想想看,融融那一对完全是悲剧的得意者。
恶霸前EX,捅人被警察捉了,她不用烦如何摆脱她。
而掩护男友被捅死了,她更加心安理得。
孽之三。
除了融融外,性骚扰的老板也沒人高发他了,除了他的座驾成为杀人武器。
关人七事,真的不关你的事嗎?
关人七事,这种电影的剪接以及编辑方式其实在很多好莱坞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都出现过。
我记得以前看ER就看过类似的时空剪接。
香港电影这样的剪接我是第一次看到。
其实结尾出现“如果”,说教的意味浓烈。
本身演员是香港新一代的歌手,就没有演技,靠的应该就是剪接的功力。
直至“如果”出现之前,我还勉强可以推荐其他人看,但说教一出,完全没有推荐的必要。
“如果”完全是站在善良的人的离场来看的,如果William不追数,恶霸女友不捅他一刀,性骚扰老板被检举....这样的如果就如共产主义,难以实现。
如果William放过柏豪又如何?
他能戒赌嗎?
不能。
阿铃就不用卖身嗎?
不可能!
如果恶霸EX不出手又如何,她还不是继续缠着融融。
即使检举性骚扰的老板又如何?
有证据证明他吃女员工豆腐嗎?
没有!
所以如果有如何?
难道所有事情都只能有唯一的正面或反面嗎?
William清醒跟融融分手,让融融跟她的女友一起面对恶霸,这时爱情就很伟大。
柏豪成功打劫了老板的铺头,还了赌款;阿玲跟柏豪分手,大家重新寻找各自的人生,老板得到教训,而警察的弟弟偷了车也不用被抓,多好呢?
即使我知道打劫是犯法的,偷车也是犯法的。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黑有白也有灰,就是没有如果。
ps:片尾曲Scar的确很好听!
也许是所谓的“崇洋媚外”,也许是观影资质尚浅。
关人七事始终在我的中国最佳影片列单里的前三甲。
相比11:14,关人的题材更加深刻,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同性恋人的求生之路,好色的奸商,夜场里的外围,都是香港社会的黑暗面代表角色。
即使是山寨11:14的犀利剪辑,但却更让我震撼和入戏。
即使是山寨又怎样?
难道最后的scar没有打动你吗?
难道最后的“如果”,没有让你入戏反省吗?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
————————————————————————三年之后重新审视,它绝不再是曾经的“中国最佳影片列单里的前三甲”。
但仍会是积极推荐的影片之一。
故事相当精彩,由于拍摄方法是不断闪回、跳跃、为了锻炼我自己的叙述能力,现简述如下:小夫妻两人,丈夫欠庄家William赌债两万元、妻子阿玲向酒吧主顾Leo借钱,Leo要求妻子与他一夜情。
丈夫为了筹钱,准备抢劫一家便利店。
便利店收银员Crissie受到老板性骚扰,与男友和另一对情侣筹划抢劫这家便利店。
庄家William结识女友。
女友是同性恋。
女友准备利用他摆脱自己的上任女友,从而与新女友在一起。
William受到上任女友的跟踪,他们共同进入了那家便利店。
丈夫在抢劫时,见William佩戴名表,转而抢劫William,上任女友从背后插下匕首。
警察赶到时,丈夫和阿玲逃出便利店,阿玲被赶来抢劫的Crissie男友偷来的Leo车撞死。
故事有悲凉。
您和《夜店》对比着看,就觉得它比较现实。
感谢四百龙银先生,警察线索如下:大哥是警察、小弟是Crissie的男友。
大哥查处William赌球集团、接到偷车报警、来到便利店楼下、恰逢小弟戴着面具、准备抢劫、撞死阿玲。
一直喜欢这种多条线一起发展的剧情然后因为某个事件而串联最近的不少港片中除了刚映的【时光倒流的话】这部我喜欢可惜最后的如果本来貌似是导演的小巧思却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如果就结尾在郑融和她的拉拉kiss的那段就完美了这几条线 分开看都很平常的事件可是合在一起 它们 有了这些惊人的魔力喜欢里面的小店员 正妹2枚郑融的额头实在不敢恭维另:彭发和彭顺有关系吗??
很浓重的模仿欧美同类题材电影的嫌疑。奔着陈伟霆去的,没想到发现了周柏豪。越来越爱香港制造的电影了。
以后无论怎样也不要沾惹上、好赌、吸毒之类的人
和《elephant》有些像, 片尾曲非常好听。
多么平淡的一部电影。相信所有观众都在期待惊喜,可就是没有惊喜,原来导演只是在讲故事而已。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惊喜。
比夜店差多了
受不了整个事件竟然是一个丑女引发的,而且小王子还被派给了这个丑女做为搭局圆谎的道具,期待中的好戏就这样被扼杀了!
有点山寨。
明显抄袭 记忆碎片 喇……
除了郑融,都好
本来给3星。最后的结尾让我给了4星。陈伟霆依旧很帅啊。哈哈
虽然也有超市 担不是夜店 虽然也有倒叙 但还是有新意 这样的手法在疯狂的石头之后有点被用烂的味道 不过值得表扬的是几个故事连在一起倒是蛮通畅的 就是太怕人看不懂 剪的时候 重复太多 有点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 好心办坏事 近来一票年轻演员演的戏 善良的结尾很多 不知道是不是趋势
【补】
这片子真的看的我头疼,我看到这个名字我都觉得是阴影,主要还是太难看了,因为陈伟霆看的,倒也不怪他,他努力了
倆女的一個比一個難看還學人搞拉拉。無聊片浪費了我的龔慈恩。峰峰張說,這只不過是觀影滄海中的一朵小浪花,讓我們把它迅速忘了吧。沒錯。
江若琳才叫可怜哟。。。
麻相很过得去~
2010.6.1
很有“港”味的片子,头一次见江若琳,还没多看一眼她就死了,一男2B一紧张就整上海话,很蹩脚。。。看完就你就会跟我一样郁闷
最后有些狗血了
总是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