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吃者
Le assaggiatrici,At the Wolf’s Table
导演:西尔维奥·索尔蒂尼
主演:艾丽莎·施洛特,马克思·雷迈特,阿尔玛·哈森,尼科洛·帕塞蒂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语言:德语年份:2025
简介:From the novel "At the Wolf's Table" by Rosella Postorino Germany, 1943: Twenty-six-year-old Rosa Sauer’s parents are gone, and her husband Gregor is far awa..详细 >
#siff2025#
家庭过多,人物比较多,节奏比较乱。感觉想表达的议题过多,最后都没有特别表达出什么。中规中矩,谈不上惊艳的级别
老白男又发力了
扣一些狗血分
道理都懂,但确实很吃这一套。。。
达内收手吧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年轻母亲。在年轻母亲-女儿起伏的悲惨遭遇中(虽然一部分可能是这些年轻母亲的真实境遇)电影还是有一部分为了剧情而牺牲了真实或者为了某种叙事的便利而牺牲了一些更有层次的情感事实。结局每个女孩看似走向了一种“出口”(法语中的”s’en sortir,走出去,变好),然而这是来自导演对于这些脆弱群体的一种怜悯,一种同情的想象。在现实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走出了她们的困境呢?
达内兄弟为了左派表达彻底放弃叙事,开始用随机苦难生成器写剧情了。
【C+】只能说不难看。没什么能夸的,甚至都没什么能骂的。首次尝试的多线交织居然不是互相补足,而是四段无尽的自我重复。。像是输入关键词后AI能轻松生成的达内兄弟电影;表演亦如此,机械化地假装着愤怒与悲伤。时间一到来戛纳按时交作业了,其实二位已经可以退休了。
印象里是达内第一次多线叙事,呈现普遍的困境遭遇和观察描绘,年轻的母亲们也是上一代年轻母亲的女儿,年轻的父亲们有负责有逃避有隐身。印象最深是年轻母亲刚刚将自己的孩子送人,接着切到另一位年轻母亲去质问自己的母亲为何抛弃自己。一度觉得缺失了以往单点深入直击人心的力道,到最后还是被捕获打动了。不过感觉兄弟俩变得心软了点,结尾的温情,以及展示的救助机构有点太完美(但是看看人家的社会保障)。7/10
电影展现的年轻母亲的困境,也许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困境,对爱、更好的生活,自己存在意义的追寻。
跟今年主竞赛另一部《望向太阳》的组织思路很像,四倍议题四个故事一起上,管你是否有任何情绪和动力的连接点,但我已经包罗万象,可以称之为泔水电影。
25SummerIFF03 @ 英皇戲院時代廣場,100分钟能放进去4个角色的故事,叙事效率超过99%的新片。群像反而削弱冲击力了,虽然有条理但有点像写论文的时候列举例子,Jessica长得好像Rosetta一时间有点恍惚
看短评区居然对达内兄弟怀着这么大的恶意。这部虽非其作品上乘,但达内的价值并不在于拍摄这个世界的特殊性,而是普遍性。贫穷、女性、孩童、移民、家庭…看他的电影除了关注人物以外,很重要是看社会对TA的有效或无效的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有可能无法平衡,也有可能达到一个最低的平衡。过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好莱坞),或者过度强调集体意志(本国),都会导向失真。只有在动态平衡中,个人选择和社会选择的痛感才会愈加强烈。
剧本之扎实精巧,让人感动,原来还是有拍电影的意义的
当四个女孩四条路线的每一点细节都没有任何重合,她们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动作,被提取仅剩下必要的特征,成为老男人在电影节再秀一次的工具。
有几处灵光乍现的地方,有许多平庸段落,最大感慨是社会支持网络太领先,以及15岁的青少年看起来没法照顾好小孩,但35岁的成年人可能也只是看起来能照顾好而已。#27thSIFF
始终没能如期待般从群像中提取出更强大的能量,只是在复数的苦难概念周围松散地堆砌。很难想象这是达内的电影,基本已经丧失了对现实探索的感知和掌控。
78Cannes#25电影聚焦于年轻怀孕女性这一边缘群体,通过群像的设置,巧妙的展现出了各自的不幸与幸运,每位女性拥有的,又恰是别人所前需要的,可是弥补了那些缺少的遗憾就能幸福吗?这一群像设置给出了答案。幸好达内兄弟并非一味展现苦难,结尾的那首诗仿佛一道光,照射进现实。
#siff2025 初衷和立意都是好的,叙事平淡起伏很小,但人的私欲真的太让人窒息了